——訪福建新大陸集團總裁胡鋼
中國加入WTO如箭在弦上,中國企業紛紛應聲而動。狼要來了,長驅直入進入我們拆除了籬笆墻的院落,我們該怎么辦?身處市場經濟風口浪尖的企業家,思考的問題會更多,也更實在。日前,記者采訪了新大陸集團總裁胡鋼,請他談了入世前的感受。
胡鋼說,中國加入WTO,首先給中國的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關稅壁壘的破除,可以使中國企業與國外的企業站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同時,也會給中國的企業帶來強大的沖擊,對于中國民企,最可怕的不是國外的大公司,因為,中國的民營企業規模都不是很大,國外大公司在企業規模、業務范圍、競爭實力等各方面都相互不同,沒有可比性。加入WTO,最可怕的是國外那些與我們性質相近、規模相仿的中小企業,我們面臨的是和他們面對面的肉搏戰。國外的中小企業,無論是經濟實力、技術水平、人才結構,還是管理水平、運營機制、市場經驗等,都可能比國內同類企業更成熟,實力更強,而國內的民營企業起步較晚,規模都不是很大,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市場經驗也不是很豐富,管理方式都還處在不斷摸索當中,許多企業的管理還很不規范,所有這一切,在中國加入WTO以后,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如何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能在競爭中取勝,這是中國民營企業在入世以后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胡鋼說,中國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高科技企業,面對WTO的挑戰,最好的辦法就是,積極應戰,未雨綢繆,從經營管理、人才配置、產業結構等各個方面,都要主動與國際接軌,整體提升企業的品質,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胡鋼認為,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只有對那些單純依賴政府扶持或習慣了靠特權壟斷才能過活的企業來說,入世才是真正的狼來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都是在市場的摸爬滾打中走過來的,應該說,民營企業更習慣于競爭,而且也知道如何去競爭。因此,入世首先讓民營企業感覺到的是迎接更大競爭、尋找更大機遇,做更大蛋糕的事情。但是,作為民營企業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對手將要增加幾個重量級。對于市場壁壘的破除將是怎樣的一個步驟,廣大民營企業應該及早知道,獲得足夠的準備時間,對于那些還沒有真正接觸到同行業外資企業,沒有真正摸清對方企業的運作方式、優勢和不足的國內民營企業,這個過程就必須降到最短。民營企業也應該知道國外同類的企業中,哪些企業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地進入中國的市場。另外,政府能否真正建立起與世界經濟的大環境對接的科學的政策、法規和管理體系,能否真正樹立起為經濟服務、為企業服務的觀念,提高辦事效率,這也是民營企業所普遍擔心的。
胡鋼介紹,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新大陸致力于生物制藥、IT和環保產業。這幾年企業在通過各種辦法了解國外企業的管理辦法運行機制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企業能夠對世界市場的信息有一個較快的反應,這幾年也一直探索用最先進的套路來改造自己的企業。他將為他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員工不停地創造條件,使自己和他們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從而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另外,新大陸的人才戰略是建立國際化的團隊,對國外人才,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儲備海外人才庫。胡鋼認為,中國民營企業如果走不出人才瓶頸,將會遭遇重創,尤其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更是如此。